围网的包围圈已经缩小。
下吊笼尝试一下,能够吊上来一些鱼,确认了围中什么鱼类是其中之一,可绝对不是单纯的想着确认这一次捕到什么鱼。
小小的一次试探,能够说明很多的问题。
只缩小围网的范围,就可以上鱼,已经充分表明这一次围中的鱼当真不少,换成是以往,只收到四分之一绝对不可能上鱼,原因是围网的空间巨大,你下了吊笼已经惊扰到鱼,再起吊也会是一次惊扰,就会导致空笼。
当然了,有时候运气好,也能不空笼。
可下的这个吊笼,吊上来的秋刀鱼可不是一条两条,而是有多达十几斤几多,有好几十条呢,可见,围网里头的空间已经没有那么大,不然不会一次性吊上来这么多。
由此来推测出,这一网围中的数量不会少,应该说是很多才对。
确认这一点,那么就可以双吊笼作业了。
哪怕是围网没有收紧到一定的程度,也要尽可能的先上多一些鱼,这样甲板上有一些船员不会闲着,有活先干,能起少一些鱼接下来收网也会轻松。
说白了就是反正这些活都是要干,早做和晚做都要,还不如早点做,大家不闲着的同时,接下来也不会手忙脚乱。
下两个吊笼,总比下一个吊笼要快。
而这还远远不止是尝试的目的,还有另一个影响,便是现在吊上来多一些的鱼,等下围网可以再缩小范围,增加的是收网的总体效率,会缩小整网起获的时间。
开始忙活起来,谈不上热火朝天,可也都开动起来,就算是一些岗位不需要用到你,也总能找到事情给你做,比如说你帮忙搬鱼。
从鱼获自动分拣线分拣好,全都装上鱼筐,装满鱼筐之后,总不能堆放在鱼获自动分拣线的出口,一旦堆积过多,可就没有空间了,这个时候你必须得搬离,单就是搬离的这个环节,只要有空间,再多的人手都不嫌多。
有些人盯着鱼获自动分拣线,有些则是专注收网,有些则是操作吊笼上鱼。
再有一些则是赶紧去制冰,再搬冰块上来甲板,给捕上来分拣好的秋刀鱼保鲜。
捕到那么多,肯定是要将鱼获全都转移到卫19那边去,将装好筐的秋刀鱼暂时放在甲板上最佳,等下转移的时候,架好接驳架,再将小传送带往上一放,开动传送带,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将一筐筐的鱼转移到卫19那边去,非常方便,也很节省时间,工作效率拉满。
“我感觉已经差不多了。”卫泰突然说道。
“应该差不多了。”
卫宏点了点头,他一直在盯着总体,其他的事情没去忙活,还是因为逼格的原因,船上那么多人,也真不需要他插手,要像之前捕到的大目金枪鱼处理工作很繁琐,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,下场帮忙无可厚非,但捕到秋刀鱼完全不需要:“下抽鱼器吧。”
“好。”
卫泰说差不多的就是准备下抽鱼器,那样上鱼的效率绝对不止拉满那么简单,而是直接拉爆,在确定下抽鱼器后,上鱼的速度会极快,他也有些事情必须去安排好:“我上去呼叫卫19过来接驳。”
“好!”
卫泰点了点头,示意一下,意思再明显不过,这边甲板上的工作交给他,让卫宏忙自己的事情去,这也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看看目前卫18的甲板上,随着开始上鱼,堆积的秋刀鱼一筐筐的,数量已经不少,加上这种天气,还是早一点转移,将鱼放进冷藏区最好,实在是太阳高挂,冰块融化的速度太快,保鲜的效果有限。
用电台呼叫。
本在不远处的卫19迅速靠过来,只有那么2海里不到,也就是需要特别小心,不然一个加速,瞬间就冲过来了。
不过两艘要接驳没有那么容易,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,可别一个不小心就发生碰撞,或是擦伤磕伤了,到时候两艘船还得去上漆养护,纯纯的浪费钱,安全也相当重要。
故而,接驳必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。
早就轻车熟路。
每一次出海,两艘都不知道要接驳多少次呢。
这一次接驳同样没有问题,顺利接驳在一起,接驳架一上,固定好之后,小传送带也被吊了上去,通电开动,鱼获开始转移到卫19上。
“安叔,安排人去开动一下生产线,制作一些纸箱出来,规格方面你看着安排。”
卫宏在接驳后的第一时间就登上卫19,有一些工作需要安排好,也是他花费不少时间才想出来的办法:“另外再制作一些塑料袋,先装上塑料袋,再封一层的纸箱,打包的时候每箱塞点冰块进去,能够保保鲜。”
“装箱的都挑小号的秋刀鱼,大号的直接推入冻库,到时候小号的供应给那些做烧烤的,当然了,如果有一些要买回去卖的也没关系,他们想拿大号或是小号,全看他们的自由。”卫宏强调多一下。
“装箱打包好的小号秋刀,是准备堆在外头吗?”卫安好像有一些理解卫宏的意图,可
第387章 装箱打包的好处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